鸟鹩哥八哥用什么教说话?
本人是学习动物行为学的,对言语行为的科研有深入的了解,这个问题可以回答一下。 首先要定义“说话”这个动作,严格来说鸟类并没有和人类一样的发音器官(喉头声带),所以鸟类的“说”只是一种发出声音的信号表达方式而已。因此要回答这个题先要搞清楚两个问题:第一,鸟如何发声;第二,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意义。
1. 如何发声 要了解鸟类如何发声就要先知道它们的发声器官的结构。鸟的发声器官类似于人体声带,由两条肌肉构成,不过形态上更接近棒球棍的形状,而且长度和粗细度都有变化,这样的结构可以让声波通过时产生不同频率的声音。 除了发声器官外,鸣管(鸟的气管部分)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声结构,一些不会发声的鸟类(如鸵鸟、鸸鹋等)可以通过鸣管的气流产生类似人类的“咕咕”叫声。
2. 声音的意义 了解了鸟如何发声,下一步就是要弄清楚它们发什么声。在野外,鸟的发声往往具有多重的功能:求爱、警告、示威……而在家里养的鹩哥、八哥等,因为缺乏天敌,又没有繁殖季的压力,发声的功能就只剩下玩乐和讨主人欢心了。 那么回到正题,这些训练师所说的单词到底是什么呢?根据我的观察,这些所谓的单词大多是汉语中的叠词,例如“你好啊”“真漂亮”等等。我推测它们最初都是些简单的单音调短语,经过不断的重复而形成的。这类语言的特点就是能形成重复性,而缺乏时序性和连贯性,有点像小儿发出的牙牙学语。
由于这类语言缺少语法规则,所以学起来是很方便的。但缺点就是因为缺乏语法,它不能用来表达完整的语句,也就是说这类语言不具备表达复杂意思的能力。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,这种缺乏语法能力的语言其实是一种倒退,因为人类语言最早也是从简单短语开始的。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问了,那英语单词或中文拼音可以作为教鸟说话的语言吗?我的回答是不行。原因有两点:
① 语言的学习是有年龄局限性的,尤其是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,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难学会。现在有许多家长给孩子报外语班学韩语、日语甚至德语,就是这个道理。
② 语言的学习也是有先后顺序的,比如学习外语最好先学英语再学法语,就是因为语言的句法具有继承性,先学好核心语法再学其它变体语法,学习起来会容易许多。如果颠倒过来,先学了粤语后再学普通话,虽然都能达到交流的目的,但是语法却会混乱不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