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断定得了狂犬病?
1. 什么是狂犬疾病? 狂犬病毒(Rabies virus),简称RAV,属于弹状病毒科(Rhabdoviridae)狂犬病毒属。有包膜单链RNA病毒[1]。 图1. 狂犬病毒的形态 (a)电镜下的颗粒形状 [2](b)标准疫苗株的荧光抗体染色(FAT)照片[3] 2. 感染如何发生? 人畜共患,动物是重要传染源,犬是主要传播动物。 可通过伤口、唾液等直接传播,也可由含有病毒的分泌物直接污染伤口而导致感染。我国大多数病例经伤口感染,部分经消化道或呼吸道粘膜感染。
3. 有哪些临床表现? 最显著的特征为急性狂热型精神病,表现为恐惧不安、怕光、怕水、怕风、怕声音,患者常缩成一团,全身颤抖,流涕、汗腺分泌增多;严重者可出现幻觉、妄想及精神异常。 此外还伴有反射亢进、流涎、吞咽困难、口腔炎、厌食、呕吐腹泻、腹痛等症状。 一般潜伏期为3~4周,发病后症状渐显,如不及时治疗,病程一般为3~4周,死亡率为100%。
4. 如何诊断?
根据接触史,典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进行初步诊断。 实验室检查主要有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与鉴定。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,主要是预防为主
5. 怎么进行预防? 对暴露于狂犬病毒的易感者应予以免疫接种,目前使用的疫苗均为灭活疫苗。 在我国,为了节约资源,减少免疫接种的程序,新制定的指南要求,凡被可疑狂犬病毒动物咬伤而未作任何处理的人员,立即注射疫苗;已被咬伤又已过6天者,应立即全程接种疫苗。 接种疫苗后,可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,保护免受狂犬病毒的侵袭。